尽管有少量导弹突防成功,甚至击中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以色列目标,诸如科研机构,但目前的情况对伊朗相当不利,以色列空军夺取的制空权正不断加强,轰炸范围持续扩大,伊朗则缺乏足够的有效反击能力,且不提大部分中程弹道导弹被拦截,从实际表现来看股票配资,为以色列准备的所谓2000枚导弹大概率也只是威胁,嘴炮。
以色列国防军称,截至当地时间15日,伊朗在三次袭击中总计向以色列发射了约290枚中程弹道导弹,相比之下,伊朗在2024年10月的冲突中,一晚就向以色列发射了201枚导弹。
以色列国防军认为伊朗的导弹打击能力受到了巨大损害,以色列空军和摩萨德联手成功攻击了伊朗的导弹机动发射车和地下导弹仓库。我则认为,除了上述因素外,以色列空军在去年对伊朗的空袭,以及4月份的阿巴斯港大爆炸应该也起了作用:阿巴斯港大爆炸的是用来制造弹道导弹推进剂的相关化学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令伊朗高层最为忌惮的定点清除和伊朗国内隐隐不稳等因素,伊朗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不再是最初的强硬,而是开始通过发布声明、找第三方递话等方式“服软”,那些强硬派代表们不再嚣张了。
伊朗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奇周日表示,伊朗一直在应对外国侵略,如果侵略停止,伊朗的反应也会停止,暗示只要以色列不再轰炸,伊朗也将停止发射导弹。
此外,阿格拉奇还威胁可能会攻击第三国,“除非被迫,否则伊朗不希望与以色列的冲突扩大到邻国”,暗示可能会攻击沙特等国。
这并不是胡乱解读,伊朗最高革命领袖哈梅内伊的高级外交事务顾问拉里贾尼在接受采访时公然表示:“如果我们的石油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我们也有理由不允许海湾地区的任何国家开采出售自己的石油”,并强调这是源自两伊战争时的古老规定。
看起来,伊朗是要再打袭船战,伊朗不好过,那周边的石油出口国也别想好过,不过,对伊朗的威胁,我尚未看到有相关国家回应:或许,有人巴不得伊朗再打袭船战或干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现在,美国、欧洲以及阿拉伯国家等纷纷保持中立,隔岸观火,要是伊朗敢威胁全球能源供应和世界经济稳定,那这些国家可能就会直接下场了,直接对伊朗动手。
威胁将冲突扩大到第三国、袭击周边国家的石油设施,更像是色厉内荏,伊朗现在需要尽快停战,因为以色列看起来并不仅仅想要彻底摧毁伊朗的核计划,很可能还要做更多的事,直接威胁到最根本利益的事。
周日,路透社援引两名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称,特朗普否决了以色列刺杀伊朗最高革命领袖哈梅内衣的计划,“伊朗人已经杀害过美国人了吗?没有,除非他们真的这么做,否则我们根本不会考虑追究政治领导层的责任。”
很快,内塔尼亚胡就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的时候否认了该消息,“关于根本没有发生的谈话,已经有太多虚假报道——我不会对此发表评论”;以色列国家安全顾问查希·哈内格比也否认了路透社的说法,并称其为“最高级别的假新闻”。
而在被问及本次行动的目标之一是否是推翻阿亚图拉政权时,内塔尼亚胡表示:“这可能会是结果,因为伊朗领导层非常软弱。”
此外,内塔尼亚胡还透露,伊朗曾两次试图暗杀美国总统特朗普,“他(特朗普)是他们的头号敌人。他从不走别人走过的路,那就是试图与他们进行软弱的讨价还价,本质上是给予他们浓缩铀的能力,这意味著通往核弹的道路,耗费数十亿美元。”
《以色列之声》报道称,在以色列空袭开始数小时后,伊朗最高革命领袖哈梅内伊就已经被转移到了德黑兰东北部的列瓦赞地下掩体,那里是整个伊朗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以色列本可以在空袭第一时间就定点清除哈梅内伊,但还是给了他最后一次机会。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以色列并没有打算定点清除哈梅内伊,就像美国等国一直阻止乌克兰对克宫采取行动一样,哈梅内伊不是苏莱曼尼,一旦哈梅内伊出事,伊朗高层内部可能发生混乱,特别是强硬派,伊朗现在还没有造出核武器,但已经有了不少核材料,足够制造脏弹,更别说对整个中东尤其是海湾地区的破坏,以色列乃至整个西方都不愿承受这种后果,以色列要“打服”哈梅内伊,而不是“打死”哈梅内伊,伊朗跟俄罗斯一样,相比武力行动,内部变化的风险要更低。
配资天眼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