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人说过:“出身高贵或卑微并不重要配资炒股开户网站,重要的是要懂得怎样做人。”这句话在我心里回响许久。一个人无法选择起点,却可以选择向上生长的方向——我最近被一位寒门学子深深打动,他用行动诠释了“靠自己改变命运”。
他来自农村,家境清贫:母亲瘫痪行动不便,父亲患有精神疾病,家里几乎没有劳动力。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没有被苦难压垮,反而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光亮。2017年,他以理科684分,加上清华“自强计划”60分,总分744分,被清华大学录取,还获得了校长的接待。他乐观自信、成绩优异、处事不卑不亢,是许多人口中的“正能量”与“励志范本”。他就是河北高考状元——庞众望。
1999年2月8日,庞众望出生在河北沧州吴桥县庞庄村。家人为他取名“众望”,寄托着“众望所归”的希冀。然而迎接他的,不是顺遂的人生:母亲自幼患婴儿瘫,先天性脊柱裂导致下肢残疾,需要人照料;父亲有先天性精神疾病,无法承担重活;姥姥、姥爷年事已高。孩子一出生,全家先是担心遗传问题,连忙带他去医院做检查。幸好一切正常,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但“正常”并不意味着轻松——贫困和照料的重担,压在这个摇摇欲坠的小家之上。
展开剩余81%“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庞众望5岁时,个子还没灶台高,就踩着凳子学做饭,只为让母亲少受点累。扫地、烧水、拾掇屋子、照看母亲,只要力所能及,他都抢着做。他以为生活会这样一点点好起来,没想到新的打击接踵而至。6岁那年,他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四万元手术费。母亲坐着轮椅,挨家挨户求亲戚朋友借钱,跑了二十多户,才凑齐费用。手术很成功,可家里从此背上沉重债务。母亲跟人学刺绣做针线活,靠微薄收入一点点还钱。小小的庞众望放学后就去捡废品换钱,他不懂复杂的生计之难,只知道“帮妈妈”。
他一路捡着废纸和瓶子长大,却在学习上从不“掉队”。上初中时,母亲又需住院治疗,得花四五千元。为省钱,他在医院附近打零工,白天打工、照看母亲,晚上到菜市场捡菜叶充饥。遇到难以下咽的苦菜,他笑着说“我能吃”,把较好的菜和鸡蛋留给母亲。母子俩常常为“谁吃这口”互相推让。庞众望对母亲说:“妈妈,别省着吃,我需要你,你在我就心安。”朴素的话,沉甸甸的孝心。
2014年,他如愿考进高中。学校离家五十多里,他只好住校。想母亲时,他写了三十多封信,让姥爷每天读一封给母亲听:“别总喝生水,多吃点;天凉了,注意保暖……”字句平实,却句句牵挂。母亲担心耽误他学习,后来才让他少写些。她虽目不识丁,却始终笑着对儿子说:“要乐观,要向前看。”这种情绪的稳定与乐观,是她能给孩子最珍贵的财富。
到了2017年,高考放榜。清华招生组赶到他家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墙壁发黄、屋里没有像样的家具,院里堆满旧纸板和瓶子,唯一“亮堂”的,是满墙金灿灿的奖状。得知他的家庭情况,老师们忍不住红了眼眶。换作旁人或许会自卑,他却坦然:“我没有什么见不得人。妈妈那么好,姥姥姥爷也那么好。”不怨、不丧、也不躲——这就是他的自信与体面。
录取后,社会上许多好心人想资助他上大学,他和母亲婉拒了。“钱都来之不易,能靠自己尽量靠自己。”这不是逞强,而是骨气,是他对自立的坚持。他选择了清华航空与动力专业,理由很简单也很郑重:国家的航空航天发展迅速,他想为此出一份力,也愿意把兴趣与理想结合。
遗憾的是,命运没有停止考验。2020年,母亲不幸离世,没能亲眼看到儿子身穿学士服的样子。这成了他心底永远的痛。但他把悲伤化成力量:在大学四年里,他不向命运低头,多次获评进步奖,还担任团支书。2021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清华直博资格,继续在所热爱的领域深耕。他说,既然可以选择未来,就继续向前。
从这个阳光、朴实、总是带着笑意的大男孩身上,我们能看到几条清晰的人生启示——
其一,精神的富有远比物质更有力量。贫穷不会抹掉一个人的品格,反而能磨砺志气。拒绝资助不是拒绝善意,而是对自立的珍惜与锻炼。
其二,母亲的情绪稳定和人格力量,能塑造孩子的一生。母亲的乐观,成为他的铠甲与灯塔。
其三,真正的陪伴最能滋养成长。即便坐在轮椅上,母亲仍用笑容和耐心做儿子的精神支柱。
其四,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知识能开启命运的新门,读书是最长久、最稳当的投资。
其五,要教育孩子乐观、善良、懂感恩。乐观让人不被阴影吞没,善良让人不失温度,感恩让人走得更远。
罗曼·罗兰说:“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庞众望走过泥泞,却不把泥泞当借口;他在尘埃里开花,也愿把花香分享给别人。如今,他仍在知识的海洋里前行。愿这位乐观、坚韧、心怀感恩的青年,继续一路生花,越走越亮。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天眼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