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十大炒股软件最新排行,天挺热的。
邻居的电车没电,瘫在路上。
小伙是个热心肠,邻居一招呼,他就去帮忙。
邻居让小伙坐进电车,帮忙扶下方向盘。
他自己则开着另外一辆车,在前面拖着走。
小伙真的很实诚,电车没电,空调就别想了,车窗还紧闭着。
这时候的车子,不就是一个铁皮蒸笼吗?
过了一会儿,前车忽然发现后车有些不对劲。
停下来查看,这才发现小伙已经昏厥,连大小便都失禁了。
而在10分钟之前,小伙还在微信里录了段视频,那时他嘴里一直喊着“热死了,热死了”……
没想到一语成谶。
小伙被紧急送医后,确诊为脑梗,彼时他已缺氧超过20分钟,人最终还是没保住。
小伙去世前的那条吐槽视频在网络传开了。
网友们的留言中,有一个出镜频率极高的词:热射病。
耳朵特意去搜了一下,热射病即重症中暑。
当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高湿的环境中,即使你什么都不干,体温调节功能也会逐渐失衡,出现高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呼吸功能障碍、多器官系统损伤等症状。
严重的会造成脑组织坏死,诱发脑梗。
权威数据显示,热射病的死亡率可达40%至50% ,对于50周岁以上的人,死亡率甚至达到 70% 左右。
也就是说,热死人,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02
今年入夏,很多地方都进入到“高温桑拿”模式。
东北白天气温上升到三十五六度,各家各户,紧急买空调的消息都看到了吧。
不少家庭,还是首次购置。
安装工的工作时间都延长到了9至15小时,甚至师傅都要从外地调配,就这还得排队五六天才能装上。
烟台一高校,因为宿舍没装空调,有学生竟然被热晕了。
我还在朋友圈,看到一哥们惊呼:“平生仅见系列:我那85岁的奶奶,竟然主动开空调了。”
从网上随便搜一下关键词,弹出来的新闻都令人触目惊心。
41岁的老汪,在武汉跑外卖。
大热天的,一连跑了5个小时,连口水都来不及喝。
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了,他忽然感觉头晕、乏力、心慌。
一开始他只以为是轻微中暑,没想到躲到阴凉处,不仅没能缓解,反而开始大汗淋漓,手脚麻木,甚至肌肉也开始抽搐。
这显然就是热射病了,幸好送医及时没出大事。
还有昨天的新闻,河南信阳一名37岁的快递员晕倒在电动车上。
当天户外温度有近40度,被发现时已经是几个小时后了。
可怜小伙子没救回来,医生说“热射病,血管都爆了。”
还有郑州一兄弟,可能是酷爱运动吧,大热天的还要坚持跑步。
没想到,几公里后,人直接倒在了路中央。
幸好有路人看到,帮忙叫了救护车。
好家伙,医生一查,体温都到40度了。
这可是热射病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浙大附属医院卢晓医师的话说就是:
“相当于把自己放微波炉,内脏全烤焦了。到最后他血型都测不出来了,能活下来,脑子还清晰,脏器功能没有后遗症,就是个奇迹。”
再和大家看一组数据:
据三湘都市报7月6日报道,长沙市120急救中心近1周内因中暑等相关原因出车达105趟次。
深圳市急救中心,从6月7日开始,一个月内120接到的急救电话中,就有122人因中暑呼叫。
南京市急救中心“仅7月以来,就救治了65例因中暑需要急救的患者,其中不乏热射病等重症患者。”
去年,联合国曾发布一份劳工报告:
全球约有24亿人(占世界劳动人口的70%)暴露在危险的高温环境中,每年有1.9万名工人死于中暑和其他原因。
也就是说,“热死人”这件事,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03
所以,这大热天的,咱还是哪凉快去哪待着。
当然,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下,咱也要注意千万别硬扛。
很多时候,要命的不是天气,而是我们不把天气当回事。
去年,一位四川老人去世的视频在网络流传。
那句“晒死一个老婆婆了,去捡苞谷的嘛”,听起来甚是凄凉。
后来,《三联生活周刊》做了一个深入报道。
我们才知道,去世的那位龚婆婆刚刚过完80岁生日。
老人的大女儿在外做生意,儿子也长年在外打工,丈夫腿脚不便,十多年来,家里的活计都是龚婆婆一个人在操持。
家人也不是没劝老人少干点,可是龚婆婆永远是家里最勤快的那一个。
因为老人总想着自己多干一些,能给儿女们减轻一些负担。
龚婆婆去世当天,当地的天气预报显示,最高气温达到了40度,晴热无风。
而龚婆婆是顶着下午三点的烈日去地里捡别人不要的苞米。
干活的时候,还不小心摔了一跤。
路过的村民曾经向她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老人没太在意,说自己坐在地上休息一会儿。
没想到,这一耽搁,就是永别。
还有杭州的那位30多岁的妈妈,家里条件不好,屋里只有一台电风扇。
孩子还很小,母亲就想着照顾孩子,吹着孩子,自己忍忍就算了。
没想到,待在家里不动,也能中暑。
等到晚上丈夫下班回来,年轻的母亲已经昏迷不醒。
送医后,尽管医院竭尽全力还是无力回天。
事后丈夫称:“平时她不怕热。”
还能说啥呢?
哪里有人不怕热,不过是生活压力下,一个母亲的自欺欺人罢了。
最让人痛心的,还要属那些舍不得开空调的老人。
明明可以让自己舒服一些,偏偏要为了节约那点电费,自己找罪受。
你去劝,他们还有各种各样的借口,要么说不热,要么说自己不能受凉。
结果就是每年都能从新闻里看到几起因为不肯开空调,导致的老人中暑事件。
04
话说回来,这个夏天,才刚刚开始啊。
虽然这两天南方有一些降雨,气温稍微下降了一点,可湿热继续,体表温度还是会达到高温水平。
而北方,未来一周才是“大火猛攻”。
气象预报显示,高温热浪将持续到20号,局地可达43度,极端高温或破历史极值。
这么热的天,防暑降温,避免出现热射病,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在这里,我总结了一些小窍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是预防。
1、多补水,尤其是大量出汗的情况下,要补充淡盐水。
2、及时散热,出门在外可以随身准备一条毛巾,必要时就用湿毛巾擦拭手、胳膊和后颈。
3、身边常备一些有防中暑功效的药品。
4、高温工作一段时间就要休息一会,别硬扛。
5、出门尽量穿透气、浅色的衣服,戴宽沿的帽子,不要打赤膊。
其次,是急救。
黄金4步。
第一,移。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有空调的去空调房,没空调的去树荫或楼道。
第二,降。解开患者衣物,用凉水擦拭全身,或用冰袋进行物理降温,特别是颈部、腋下、腹部沟这些有大血管经过的地方。
第三,喂。如果患者意识清醒,能够自主饮食的,帮助他少量多次地喝一些凉开水和含盐类饮料,记住一定不能大量饮用凉水。若意识不清醒,千万不要乱喂东西,可以帮忙清理口腔异物,防止窒息。
第四,联。请在做好上述急救措施的同时拨打120,尤其是出现体温持续升高,患者呕吐、晕厥的症状,立刻就医。
还是那句话:人生最大的底牌,不是“有钱”,而是“有命”。
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
参考资料:
辽沈晚报:《不是开玩笑!这种病正高发,“死亡率极高”!》
河南交通广播:《死亡率高达70%!这种病近期高发》
三联生活周刊:《高温下,倒在玉米地里的四川农村老人》
钱江晚报:《“热死人”真的不是说说而已!杭州这个医院1天收治3例热射病患者》
光明网:《悲剧!高温天妈妈将电扇让给孩子,自己被热死》
配资天眼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